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bxrf的瓜
嗷嗷哭!三斤午夜痛哭,压力太大了!阿哲遭恶意举报,爆瓜内幕!
陈泽心疼阿哲,回应大舞台节奏!哲修辰杭州聚会!宇文泡1600万叫价青蛙哥!
向哲学习!可楼扎心一修:哲哥比你年轻比你搞笑!芮甜甜官宣复播!
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上学受影响吗?最高法明确:受限!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这不是正能量吧?
Original
顾意
观人随笔
2022-06-23
我裂开了。
今天看到这个视频,我竟然有种本能地回避。不知道是因为这样的场景太过稀罕,还是我已经对类似的场景见怪不怪,我有点不想去看。
一开始,我也是不敢相信的。我宁愿下意识地认为,这是以前的视频。但是看到视频里的大白,又不得不承认,这应该就是疫情下的视频。
然后,我又试图说服自己去相信,这或许只是拉着老人去看病。但是看着那排队的场景和大白桌子上的陈设,这场景又像极了做核酸。
直到,我看到了当地官方媒体的报道,我只好信了。
只是,一句“小小的身躯却撑起了爷爷奶奶的一片天”,让我很不舒服。
后来我发现,不少媒体都用了这句话,一些媒体发布的视频里,还配了催泪动人的音乐。
这……难道也是正能量?
我们前不久,还在《
疫情对人的驯化
》一文中表达困惑:“是不是,从来不出门甚至身体状况压根就出不了门的瘫痪在床者,也是必须的?”
没想到,应验来得这么快。我的脸被打肿了。
一位网友一针见血:这瘫痪的老人,家里还没个劳动力,一般一年能出一次门么?
是呀,本来就处于一个足不出户、感染风险极低的环境,这好不容易出趟远门,居然是为了做核酸?万一在做核酸的人群中感染了,这该有多讽刺啊?
恕我直言,我不理解。
我试着去寻找原因,稍微用关键词检索,便找到了太康县不少掷地有声、铿锵有力的表态和表述。
比如,3月24日,太康县融媒体中心发布:太康有序推进乡镇全员核酸检测。
我无法理解的是,全员,到底意味着多大的人群。但从字面看,瘫痪的老太太,又显然属于人民的一员。
再如,周口市卫健委副主任杨超3月23日介绍,确保每天24小时内完成太康县约120万常驻人口核酸采样和结果检测,确保做到应检尽检、不漏一人。
那么,何为不漏一人呢?是当地只要还活着的人,都要做核酸吗?应检尽检前面,可不可以有个“确有身体等特殊情况的,可以不做”?
但问题是,我们看到的到处都是“不漏一人”,而缺乏保留一定空间的冗余表述。结果就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,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场景。
再退一步说,哪怕如此核酸是必要的,六岁儿童拉着瘫痪奶奶,这能算是正能量吗?
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疑问: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庭?孩子的父母去哪儿了?或者是两位老人的子女去哪了?是不是在外面务工?孩子是不是留守儿童?老人若是瘫痪在床,当地能不能提供上门核酸服务?
我们的脑袋里,难道已经没有自然生成疑问的程序了吗?
我们难道已经变成只会感动的机器了吗?
拜托,6岁儿童的肩膀,撑不起两位老人的一片天,也不该由他来撑。
我真的想劝劝,看到这样的场景,别再泪目了,你的眼泪一文不值。
我们需要的是反思,是改善,甚至是常识。
请相信,常识的流失,远比病毒的流行可怕。
继续阅读:
多好的上海人啊
哦,原来是环球啊!
疫情对人的驯化
说不得,骂不得,呵
如此核酸,令人心颤
观人随笔
读书写字 文史哲思
商务合作:13161688176
长按二维码关注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